?
福建省與寧夏回族自治區(qū)系“閩寧”協(xié)作對口幫扶省份,福建消防與寧夏消防十幾年前就是友好單位了,曾經(jīng)多次互派干部掛職交流。正是鑒于這種特殊的“親情”關(guān)系,6月中旬,我們走進了寧夏這片富饒而又神奇的土地。
?
塞上江南
?
當乘坐的飛機即將降落銀川河東機場的時候,從機窗俯視大地,首先引入眼簾是一片一望無際的沙丘,零星的幾棟位于溝內(nèi)即將干枯小溪旁邊的建筑暴露無遺,幾乎看不到一點綠蔭,給人的第一印象“寧夏就是一個不毛之地”。

出了機場,乘車跨越黃河,來到彼岸,駛?cè)胱灾螀^(qū)首府銀川城區(qū)之后,寬闊的道路,成蔭的大道,立刻將視線從荒涼引向了大氣、生態(tài)、文明與現(xiàn)代。
這就是母親河神功巧匠的巨作,這便是黃河銀川段東西兩岸之差別。至此以后,“塞上江南,神奇寧夏”一幅幅壯麗的美景,一個個傳奇的故事便陸續(xù)展示在眼前、回蕩在耳邊。

寧夏湖泊眾多,主要分布在銀川、石嘴山、吳中、中衛(wèi)4個市,大多因黃河改道沖積而成。古時人們趕集、廟會、走親訪友什么的,泛舟即可抵達目的地。遺憾的是,上世紀五、六十年代,由于平湖造田等原因,湖泊數(shù)量減少了許多。不過,近年來又在恢復建設(shè)之中。?
銀川是一個“湖城”,自古就有“七十二連湖”的美譽。被稱為“銀川平原綠色飄帶”的艾依河,將南起吳忠市青銅峽水利樞紐,北至石嘴山市平羅縣沙湖,沿途數(shù)十個湖泊濕地共5萬余畝連接在一起,昔日的塞上湖城景觀已經(jīng)再現(xiàn)。
?
置身于銀川覽山公園之顛,放眼四周,悅海湖上“島嶼”連連,橋梁座座,水城相依,船兒穿梭其間,簡直就像畫家描繪的山水美景一樣,讓你目不暇接,流連忘返。據(jù)說,銀川很多開發(fā)商都在市區(qū)艾依河流域全島或半島上修建商品房,許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碼頭、游艇或船只。
? ??俗話說:“天下黃河富寧夏”。黃河流經(jīng)寧夏自治區(qū)境內(nèi)500多公里,自治區(qū)5個地級市中就有4個位于黃河之濱,享受上天賜予的恩惠。
黃河發(fā)源于青海,經(jīng)四川、甘肅流入寧夏,爾后北上至內(nèi)蒙古,再南下經(jīng)山西、陜西到河南、山東注入渤海,全長5400多公里。從中國版圖上看,其所流經(jīng)區(qū)域呈現(xiàn)一個“幾”字大拐彎,有人說是專門為寧夏而拐的,這也許是個笑談。
?
笑談也好,上天造就也罷,事實上的確在寧夏上游的黃河沒有農(nóng)作物種植區(qū),到了下游河南一些地方又成了天上河,歷史上黃河曾多次潰堤,給兩岸人民帶去過深重災(zāi)難,唯獨中游的寧夏地區(qū)可以引黃灌溉,滋潤了這片全年降水量極少的干旱之地,讓她變成了塞上江南的魚米之鄉(xiāng)。這也進一步印證了“黃河百害,唯富一套”的說法。
?
沙湖
?
在銀川市北面的平羅縣境內(nèi),距銀川50多公里的地方,有一片總面積82平方公里,其中水域面積22平方公里,沙漠面積12平方公里,融江南水鄉(xiāng)與大漠風光為一體生態(tài)旅游勝地,她就是國家級5A級風景區(qū)——沙湖。
?
沙湖前身是解放軍某部前進農(nóng)場下屬的一個小漁場,是一處比較荒涼的地方,當?shù)氐睦习傩赵Q那里是“夏天水汪汪,冬天白茫茫,風吹石頭跑,遍地是蒿草”。
直到1989年,時任寧夏自治區(qū)政府主席的白立忱到農(nóng)場視察工作對隨行農(nóng)墾局領(lǐng)導說:“誰說寧夏旅游資源缺乏?是我們?nèi)狈Πl(fā)現(xiàn)”。他當即建議將漁場建成旅游地,并為之取名“沙湖”。
經(jīng)過20多年建設(shè)發(fā)展,昔日沉寂多年的小小漁湖,先后獲得“國家4A、5A級旅游景區(qū)”和“中國十大魅力休閑旅游湖泊”稱號,被國際著名媒體cnn評為“中國最美40個景區(qū)之一”和“中國觀鳥首選之地”,同時被中央電視臺評選為“中國十大最具魅力濕地”,是國家旅游局確定的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。
?
在這期間,黨和國家領(lǐng)導人習近平、胡錦濤、吳邦國、溫家寶、賈慶林、李長春、李克強、賀國強、周永康等都曾到過那里。
1991年6月,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視察沙湖時說:“真是個好地方,不來是要后悔的”。那年,江總書記在登高遠眺,一覽粗獷、雄渾的大漠,蜿蜒起伏的賀蘭山,煙波浩渺的湖水和如詩如畫的蘆葦美景之后,欣然題寫了“沙湖”二字以示贊譽。
沙湖以其自然景觀為主體,輔以游樂園、瞭望塔、水族宮、西夏行宮、大漠旱舟、水上跳傘、湖中蕩舟、天然浴場、蒙古包旅館等,再與沙、水、葦、鳥、山五大天然景源有機結(jié)合,構(gòu)成了獨特秀麗景觀,成為集風景旅游、觀光娛樂、體育競技、療養(yǎng)避暑、休閑度假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(qū)。

沙湖上的鳥島,是客人必去的地方,因為那里是候鳥的天堂。據(jù)導游介紹,湖區(qū)棲息著近200種、100多萬只鳥類,占寧夏鳥類總數(shù)的三成多。種類主要有白鶴、黑鶴、丹頂鶴、天鵝、大鴨、中華野鴨等。每到春暖花開時節(jié),沙湖鳥島飛鳥翔集,景色十分迷人。
在沙湖邊、沙丘腳下,還有供游客騎的沙漠之舟——駱駝。雖然看起來身上臟兮兮、長相可憐兮兮、走起路來慢兮兮,但騎在背上卻感到十分安全穩(wěn)當,主人讓其躺下就躺下,叫行進就行進,非常聽話。
因此,大凡去寧夏的客人,東道主都會介紹去沙湖看看、走走,而每個去過沙湖的客人,也都一定會留下深刻而又難忘的印象……
沙坡頭
從銀川向南,大約200多公里之外,有一座10年前由一個縣直接升格為地級市的城市——中衛(wèi)市。
? ? ? ? 這是一座新型的城市,也是一個魅力四射的旅游之城,相距20公里的地方,就是“國家5A級旅游景區(qū)沙坡頭”。
?
? ? ? ? 沙坡頭地處我國第四大沙漠——騰格里沙漠東南緣,瀕臨黃河,屬草原化荒漠地帶。建于上個世紀50年代,連接華北與西北交通大動脈,全長近1000公里,跨越內(nèi)蒙、寧夏、甘肅三省(區(qū)),穿越茫茫騰格里沙漠邊緣50多公里長的包蘭鐵路就在這里,它是我國第一條,也是最著名的沙漠鐵路。
? ? ? ? 這條沙漠鐵路剛建成時,道班工人每天早晨都要清除覆蓋在軌道上的沙子,工人們非常辛苦,也給列車安全運行帶來隱患。
? ? ? ? 從1956年開始,勤勞智慧的中衛(wèi)人民與治沙工作者、科技工作者一道經(jīng)過艱苦探索,創(chuàng)造出了以“麥草方格”為主的“五帶一體”綜合治沙工程體系,用最經(jīng)濟、簡便、原始的方法,成功地制服了沙漠,在流動沙丘上營造出一片片綠洲。

? ? ? ? 1984年,國務(wù)院將沙坡頭列為“中國第一個沙漠自然生態(tài)保護區(qū)”,1992年,國家為沙坡頭治沙成果頒發(fā)了“科技進步特別獎”。沙坡頭的麥草方格治沙成果還曾被譽為“人類治沙史上的奇跡”,被聯(lián)合國評為“全球環(huán)境保護500佳單位”。
這項治沙工程取得成功后,包蘭鐵路沙漠段不僅沙子再沒流向軌道,而且麥草方格里還長滿了沙生植物,金色沙海翻起了綠色波浪,包蘭鐵路沙漠段幾十年來安然無恙。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關(guān)注,不少國家治沙專家慕名前來考察。到了20世紀80年代,旅游部門發(fā)現(xiàn)沙坡頭有獨特的景觀,便將它建成一個頗具特色的游覽區(qū)。
沙坡頭景區(qū)分為南北兩大塊,以包蘭鐵路為界。
?
北邊是浩瀚無際的騰格里沙漠,在那里可騎駱駝或選擇步行,進入設(shè)在沙漠里的游樂場,乘坐專用大卡車或吉普車,讓技術(shù)高超的駕駛員,把你載入沙漠腹地,內(nèi)蒙古的地盤上,在凹凸不平,茫茫無際,是路非路的沙丘上馳騁、沖浪。沿途的汽車馬達聲、顛簸聲、游客的尖叫、歡樂聲,會讓人感到十分驚險、刺激和快樂。
南邊臨近黃河,居高臨下可將湍急河流和彼岸三面環(huán)沙、一面靠山的“U”字半島村莊以及古老長城盡收眼底。這里的游樂項目就更多了,沙坡鳴鐘滑沙、坐索道或乘電梯,下到岸邊可乘坐游艇、羊皮筏子在黃河上游玩,亦可滑索飛越黃河去彼岸體驗蹦極等……
?
也許你會好奇的問:“沙坡頭的沙為什么狂風吹不走,大雨沖不垮、成百上千的人每天從上往下滑就沒把黃河阻隔呢?”這是一道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千古之謎。據(jù)導游介紹,沙坡頭滑沙場位于黃河岸邊各種風向的交匯點,白天游客滑沙時將沙帶下去,夜晚或刮風時,由于大氣環(huán)流、地表溫差等諸多因素作用,山下的沙粒又會隨風上揚,從而保持了平衡,造就了沙山的長壽。讓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竟然締造出如此美麗、和諧、動人的景致來。
?
沙坡頭集大漠、黃河、高山、綠洲為一處,即具西北風光之雄奇,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,自然景觀獨特,人文景觀豐厚,被旅游界專家譽為“世界壟斷性旅游資源”。
2013年,電視劇《爸爸去哪兒》攝制組將沙坡頭作為“特約拍攝基地”,該片熱播后,沙坡頭名聲更加鵲起,游客紛至沓來。(未完待續(xù))